重温红色记忆——龙门党史系列故事之张氏祠堂
2021-04-28 17:16:18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邹长钦 | 作者:汤吉安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6775


编者按:时间的流逝就像一粒粒尘埃,轻轻的落在历史上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龙门党史系列故事将带您擦拭历史的尘埃,领略革命先辈的风采,重拾龙门那些年的故事。


龙门党史系列故事之张氏祠堂

     龙门张氏祠堂,位于平江县龙门镇龙门居委会老街中心处,又名“四祭堂”,始建于清朝初期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。现经张氏族众多次筹缮,祠堂光彩不减当年。

第一面军旗的故事

      1927年9月,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,湘赣边界地区开始举行武装起义。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(原平江工农义勇军)2000余人,由余洒度、余贲民率领,从江西修水出发,经龙门向长沙进军。

      余洒度在秋收起义前夕收编邱国轩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4团,余洒度轻信邱国轩,没有对其部队进行混编,擅自将邱国轩部收编为该师第四团。9月12日,当起义部队行进至金坪时,邱部突然反戈袭击,损失惨重,部队败退至龙门仅剩1000余人。为重整旗鼓,义勇军驻扎在龙门休养生息,并将师部设在龙门张氏祠堂。在此期间,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按照毛泽东指示,更换了原来国民革命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帜,由何长工等设计了起义的旗帜样式,旗幅为红色,象征革命,中央为白色五角星,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,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,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,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“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”。自此,镰刀斧头大红旗飘遍全国各地。

“平江起义”休整地

      1928年7月,彭德怀元帅领导“平江起义”后,遭到湖南军阀纠集六个团兵力的围攻。7月31日,红五军撤出平江县城,撤至龙门,指挥部就设在张氏祠堂,部队在龙门休整7天,帮助龙门建立苏维埃政府,招募兵员。当时龙门有张特勤、张三耀、方响山等80余名青年参军。“一井三将军”中的张平凯将军时年不足15岁,也报了名,强烈要求参军。招兵处的同志见其年龄太小,不允许其参军,张平凯不服气。最后彭德怀元帅出面,问明情况后,亲自挑选了一支小马枪交给他,并摸着他的头说:“小鬼,你的年龄确实太小,在地方也可以干革命,过两年,我再来接你当兵。”平凯高兴地抱着小马枪回去了,参加了地方游击队。1930年4月,彭德怀元帅率部再攻平江县城时路过龙门,张平凯将军第一个参加彭德怀的第五军。



责编:邹长钦

来源:平江县融媒体中心

  下载APP